新型储能行业未来展望:未来5年力争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超1000亿元

2023-08-15 17:22:41
来源:中研研究院

未来5年力争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超1000亿元


(资料图)

新型储能产业市场广阔、发展潜力巨大,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。为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和产业发展前沿,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我省“制造业当家”的战略性支柱产业,根据《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《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(2021—2025年)》等政策,结合我省实际,提出以下意见。

根据《实施意见》,到2027年,广州将力争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,成为又一“千亿级产业”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广州从打造技术创新高地、提升产业综合实力、拓展应用场景市场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四方面提出15项重点任务。

近两年,新型储能政策利好密集发布,企业加码布局,赛道竞逐升温。业内人士预计,随着我国能源转型不断加快,“十四五”期间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将进入“快车道”,新型储能应用前景广阔。

截至2023年6月底,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/3580万千瓦时,平均储能时长2.1小时。1—6月,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/1772万千瓦时,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。从投资规模来看,按当前市场价格测算,新投运新型储能拉动直接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。

新型储能行业未来展望

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、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陈海生称,2022年-2023年,储能总体经历了技术验证示范应用和商业化初期之后,目前正处于新型储能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阶段,预计到2025年之后将实现全面的商业化。

未来将推动新型储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,发展储能变流器、电池管理系统、能量管理系统等关键部件,提升电力电子器件、传感器等产品供给能力。加快建设储能控制芯片重大制造项目,大力发展新型储能用高性能、低损耗、高可靠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功率器件及模块,推动碳化硅、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产业化推广及应用

展望2023年下半年新型储能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,特别是新型储能规模增长迅速,全年新增装机将达到15-20GW,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。

2026年,我国新型储能预计累计规模将达到4850万千瓦,2022-2026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3.3%;到2030年,国内新型储能总功率将达到1.2亿千瓦,新型储能总投资规模将近9000亿元。

中研研究院出版的《2023-2028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》显示

目前,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37.2GW,年增长率15%。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首次低于80%,与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6.8个百分点;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45.7GW,年增长率80%,锂离子电池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,年增长率超过85%,其在新型储能中的累计装机占比与2021年同期相比上升3.5个百分点。

截至2023年1月,全国已有26个省市规划了‘十四五’时期新型储能装机目标,总规模约为71GW。

预计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.0GW,2023~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9.3%;理想场景下,预计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138.4GW,2023~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0.3%。

新型储能行业发展潜能

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,达到13.1GW/27.1GWh,其中仅2022年新增装机就达到7.3GW/15.9GWh,功率规模年增长率达128%,能量规模年增长率达141%,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。

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远超预期,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:第一,国家和地方层面密集出台了激励新型储能发展的政策和市场机制,激发了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的热情;第二,相对完整、成熟的锂电池产业布局,有力保障了电池储能产业链的稳定和畅通。

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。在新能源发电配套储能方面,按照2个小时时长配置储能,未来5年需要新型储能的容量为60GWh。

按1GWh约15-20亿人民币投资,60GWh的储能装机容量将带来900-1200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市场。从“源-网-荷”到“源-网-荷-储”,储能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第四大基本要素。新型电力系统有四高特征:高比例可再生能源、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、高度数字化、高度智能化。

中国将支持新型储能企业发展

鼓励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,大力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,打造链主企业引领、单项冠军企业攻坚、专精特新企业铸基的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企业群。

遴选新型储能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,完善“省长”直通车的长效服务工作机制,在产业促进、产业空间、工业投资、技术改造、技术创新、金融服务、土地和人才保障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等领域,依规予以重点支持。实施“个转企、小升规、规改股、股上市”市场主体培育计划,培育一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制造业“单项冠军”、“独角兽”等优质新型储能企业。

支持新型储能企业积极参与西藏、新疆、内蒙古、甘肃、青海等新能源高渗透率地区电源侧新型储能电站建设,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基地外送。探索在阳江、湛江、肇庆、韶关、梅州等新能源装机规模较大、电力外送困难的地区,按一定比例建设“新能源+储能”示范项目,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。

该行业发展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,更多新型储能行业现状消息,请点击中研研究院出版的《2023-2028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》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,国内外优秀的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,特别是对当前新型储能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,以期提前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。

[责任编辑:]

为您推荐

相关推荐

内容举报联系邮箱:58 55 97 3 @qq.com

沪ICP备2022005074号-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

Copyright © 2010-2020 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,违者必究。